县政府网站 | 市政府网站 实时天气: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(电话:0941-3106199 - 邮箱:2792631559@qq.com)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- 专题专栏 - 热点新闻 - 详细

【甘快看】敢把沙漠变绿洲的“三北”精神

日期:2024/6/12 字号:[大][中][小] 视力保护色:

甘肃新闻 | (攻坚“三北” 的甘肃实践)“三北”精神代代相传

甘肃广电总台 视听甘肃
2024-06-11 19:27


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时指出,要继续发扬“六老汉”的当代愚公精神,弘扬他们困难面前不低头、敢把沙漠变绿洲的进取精神,再接再厉,久久为功,让绿色的长城坚不可摧。举世瞩目、波澜壮阔的“三北”工程建设以来,我省各地涌现出了一批治沙造林典型人物,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奉献,为改善生态环境、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。他们筚路蓝缕、英勇顽强、可歌可泣的故事代代相传,成为新时代引领更多人投身“三北”工程建设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强大精神力量。

八步沙,甘肃古浪一个倍受风沙侵蚀的地方,如今这里已树茵连绵,郁郁葱葱。

“一夜北风沙骑墙,早上起来驴上房”,40多年前,这里风沙肆虐,第一代治沙人——六位年过半百的当地村民,在八步沙用“一棵树一把草”向沙漠宣战。

为了心中的那抹绿色,郭万刚接过父亲手中的铁锨,从此,不分春秋、不问冬夏,他与林场人员一起奋战在腾格里沙漠南缘,筑起了一道道挡风的墙。

六老汉的儿子、孙子一代接着一代干,染绿了八步沙、黑岗沙、磨米沙等一个个风沙口,累计治沙造林28.7万亩,管护封沙育林草43万亩,沙漠边缘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。

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用简单的“人拉手刨”的方式与风沙斗争,这让从小生活在沙漠边缘的徐先英明白,治沙不仅仅是种树、固沙那么简单。

研发、完善、反复试验……徐先英凭着一股西北汉子的倔强劲,带领团队先后研制出90多台(套)治沙装备。同时,他春天顶着满天黄沙,夏天冒着炎炎烈日,在腾格里沙漠中试验抗旱树种,成功筛选出4种抗逆性强的沙地造林树种。

用青春守护绿水青山,用科技阻挡风沙脚步,徐先英荣获了“国家卓越工程师”等多项荣誉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愚公的坚守与拼搏。

岁月如歌,初心不改!“三北”工程建设中,无数人前赴后继,无私奉献。

74岁的许志刚和许志强是通渭县榜罗镇张川村人。如今,这里树木繁茂,郁郁葱葱。但在兄弟俩年轻的时候,这里还是草木不生的荒山秃岭。

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兄弟俩对土地爱得深沉,看着家门口的沃土被雨水冲走,兄弟俩便下定决心种树。这一种就是56年。56年来,兄弟俩专门修建了挑水用的隧道,用坏了上百把铁锹,在方圆400亩地的边边角角种上了50多种、8万多棵树,在黄土高原上种出了一个“小江南”。

在一个个“当代愚公”的感召下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“三北”工程的建设队伍,书写着新的绿色传奇。

这几天,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马俊河,在民勤治沙现场给新加入的志愿者讲梭梭的栽植事项。

2006年抱着“决不能让我的家乡消失”的信念,80后的马俊河发起拯救民勤志愿者绿洲行动。与前辈们不同的是,马俊河运用“互联网治沙”,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民勤的生态环境治理中。18年时间,马俊河扎根沙漠,换来了6万多亩荒漠上的梭梭林茁壮成长。

生态治理,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。从“困难面前不低头、敢把沙漠变绿洲”的八步沙六老汉,到摸爬滚打在沙漠里的“国家卓越工程师”徐先英,从刚强兄弟挖洞挑水种树56年,到马俊河发动社会各界志愿者,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坚忍不拔、甘于奉献的品格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新时代,这种精神激励着更多人投身“三北”工程建设,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,勇担使命,不负嘱托,持之以恒推进“三北”工程建设,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长城作出甘肃贡献。


【推荐给好友阅读】 【关闭本页】 【打印本稿】 【返回顶部】  
 
 
Copyright © 2018-2020 临潭宣传网 www.ltxcw.cn All Rights Reserved 地址:甘肃省临潭县城关镇西大街160号 建议使用1920*1080分辩率
网络谣言举报电话:(0941)8218089 举报网站:http://www.gsjubao.cn 举报邮箱:xs8218089@163.com
主办:临潭县委宣传部 陇ICP备2022000032号甘公网安备 62302102000112号